佛家关于轮回的禅语和佛经中的句子,蕴含着深刻的智慧,旨在引导人们理解生命的实相,从而解脱轮回之苦。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语录:

一、 禅语 (禅宗相关,更注重直指人心):

“无我故无轮回,有我故有轮回。” 这句话点明了轮回的根本在于“我执”——对“我”这个独立、恒常实体的执着。如果能了达“无我”(人无我和法无我),轮回的根源就断了。

“念念返照心源,何处更有轮回?” 强调向内观照,看清心的本质和念头的生灭,不在心外寻求轮回,也不被外在的幻象所迷惑,自然能超越轮回。

“轮回本是心造,心若清净,轮回自息。” 将轮回的创造者指向心念,强调净化内心的重要性。心不清净,妄念纷飞,便在善恶业力中流转;心若清净,了知实相,则能止息轮回。

“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,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” (虽然出自《华严经》,但常被禅宗引用)点出贪欲是导致生死轮回和身心疲惫的根本原因,少欲无为是获得解脱的方法。

“昨日种种,皆成今我;今日种种,皆成明日。” 这句话虽然看似简单,但蕴含着因果相续的道理。过去的业力塑造了现在的我,现在的行为又将塑造未来的境遇,这本身就是一种相续的流转,提醒人们把握当下。

二、 佛经中的句子 (更系统、全面地阐述):

“诸比丘!有生必有死,有集必有灭,有乐必有苦,有合必有离。” (出自《杂阿含经》) 这揭示了世间一切现象的基本规律,生死、聚散、苦乐都是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的,暗示了轮回中不可避免的苦。

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……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。” (出自《杂阿含经》或《长阿含经》中缘起法) 这是佛教最核心的教义之一——缘起。它说明了轮回的根本原因在于“无明”(不明白宇宙人生的实相)和“行”(造作善恶业),因为有这些因,所以才会有生死、烦恼、苦果的相续。反之,灭了因,果也就灭了,轮回得以解脱。

“众生以妄心取著五欲,造诸恶业,故受轮转,生死无穷。” (类似意思想法常见于《地藏经》等) 明确指出众生因为贪著五欲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),用虚妄的心造作恶业,所以不得不在六道中生死流转,没有尽头。

“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。” (出自《四十二章经》或禅宗公案) 这是佛教非常警醒人的一句偈语,提醒人们生命无常,生死是头等大事,不要沉迷于短暂的享乐,要精进修行,寻求解脱。
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 (出自《金刚经》) 虽然这句话不是直接讲轮回,但它揭示了轮回现象的本质——无论是天界、人间还是地狱,所有相状都是因缘和合而生,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,是虚幻不实的。了达这一点,就能不被轮回的相所迷惑。

“以身为城,意为城主,意言为君,喜乐为臣,身行众生为吏仆。” (出自《佛说业报差别经》) 这形象地比喻了身心世界,意念(心)是主宰,思想言语是辅佐,喜乐是随从,身体的各种行为是仆役。我们的心念和行为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去向,构成了轮回的主体。

这些语录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轮回的成因、本质以及如何解脱。核心在于破除我执、了达缘起、净化心念、止息贪欲,最终证悟无生,超越生死轮回。希望这些能对你有所启发。

AD:六道轮回-前世今生测试-六道轮回测算